“这次培训对我而言,既是一座政治素养的‘加油站’,也是一片技能提升的‘练兵场’最新上线配资app,更是一次管理思维的‘破冰之旅’,今后我将带领班组锤炼本领,发挥基层班组‘神经末梢’重要作用,为高原油田战略落地冲刺‘最后一公里’!”参加班组长培训的青海油田采气一厂生产运行中心五号集气总站班长邓伟说。
今年初以来,青海油田开展基层班组长培训工作,覆盖油田749个班组的1162名班组长,是历年来培训规模最大、内容较为全面的一次基层班组长培训,主要针对班组长基层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风险管控能力、成本管控能力、创新发展能力等方面,设置专业化的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培训已成功举办9期,共有877名一线班组长参加培训。
青海油田油气产区位于平均海拔3000米的柴达木盆地,冬季长达6个月,常年风沙不断、干旱少雨,自然环境恶劣。由此,基层班组队站管辖的生产区域大多位于地理位置偏远的戈壁深处,社会依托薄弱,为基层管理带来重重难题,基层管理基础较为薄弱,亟待提升基础工作、基层建设、基本功训练,激发“基层首创”的无穷潜力。
带着问题,回应期盼。此次班组长培训特别设置了研讨模块,围绕“强基赋能”主题,针对基层班组管理的“甜点、难点、痛点”开展小组研讨交流,班组长们纷纷道出了各自的心声。
“班组气氛和谐,像家人一样互帮互助”“班组员主动学习劲头十足,主动要求签师徒协议”“积极要求考技师,争取技术比武拿名次”“提质增效紧迫感强烈,思想上开始从‘干完活’向‘算着干’转变”……班组长们说起“甜点”来,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说到“难点”和“痛点”,生产一线的班组长也纷纷打开了话匣子。“隐患排查的目的是从深层次防止安全生产事故,不应重处罚、轻帮扶”“承包商的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技能水平不高,管理难度大,如何堵住管理漏点?”“设备使用年限较长,现场‘低老坏’问题增多,如何平衡‘修旧利废’与‘安全管控’之间的关系?”……在激烈的讨论氛围中,大家思维碰撞、交换想法,交流经验、出谋划策。
“这次培训带来的最大收获,是结合实际、指导实践。”来自青海油田采油一厂尕斯联合站气处理区的班组长陈海虹作为本次培训的第一期学员,分享了她的实践成果,“培训引入的‘班组阿米巴管理模式’为班组提升管理精细化提供了新思路,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借鉴‘单元核算、自主经营’的理念,将主要工作划分为‘阿米巴单元’,明确各单元的成本控制指标和收益分配规则,发挥每个班组成员的最大潜力。”
来自青海油田采油三厂花土沟联合站乙班运行3班的班长李光华分享了他参加培训后,将所学所思用于降本增效工作当中的一些心得:“生产运行中的电费消耗可谓‘滴水成河’,节约能耗需要研究规律、琢磨方法。在生产现场,原油外输泵等设备用电量大,可以在用电低谷时段和高峰时段合理分配工作量,利用电费价差,拓展成本节约的空间……”
此次培训后最新上线配资app,班组长们的智慧成果还真不少:针对高原气候特点,模拟“极端天气+设备故障”复合场景安全演练;深化党建与班组管理融合,通过党员“一带一”结对帮扶,提升新员工操作技能;建立“技能矩阵图”,清晰标注每位员工的技术短板,制订“定制化”培养计划;班组长要当好“技术明白人”“安全守护人”,凭借精湛的技能当好“带头人”。(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邢生祥 通讯员 焦玉娟)
华林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